回到主页

杨榆宾:区/县域社工人才和组织培育的观察与思考

主旨发言

杨榆宾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院

主持人(兰树记):大家下午好,我看分会场的人数都差不多饱满,看大家分享都给了大家新的启发和思考,我们从民政厅的领导,向荣的分享,我们为什么做好公益产品的推介,我们看到论坛的主题,包括国家比较重视,包括各位的伙伴非常关心的急需的社会议题的探索,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儿是我们上午的分享,下午我们有很多的案例和经验,可能大家找到了一些具体的办法,我们回去以后可能怎么做,我们回去怎么做,有了政策,有了好的具体办法,回来我们要看到一个非常的重要就是我们人才和组织,人才是我们支撑,组织是我们很好的平台,接下来的环节我们最关心的社工人面临的挑战,以及机会接下来我们怎么做,接下来我们有两位嘉宾给大家分享,第一位我们有请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研发部总监杨榆宾,有我们连心部的总结,是我们大师兄,第二位请到联劝网的总监,机构如何发展的问题,联劝网是民政部12个公开众筹的网站之一,未来在云南的推动就非常重要,我们在之前各个小伙伴,你们可以接受社工的问卷,我们当时承诺我们要发布问卷的结果,接下来我们有请杨榆宾分享这个专题观察和思考。

杨榆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样的年会,做主题分享。我是从03年社工本科毕业到现在做社会工作已经14个年头了,他们说的是老社工了。我虽在云南做了14年的社工,能够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盛会,我称为是我们云南社工界的盛会是第一次,我们社工会的同仁,甚至省外的一些伙伴纷纷报名来到我们现场参加这次盛会,我感觉非常激动。因为从我03年做社工开始的时候的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多少社会组织,也没有说社工这样一个词在我们的政策文件里面出现过,很少,更别提政府购买服务,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熬过来的,我们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包括十九大都把社工提到治理的高度上,以前老说社工春天来了,到现在春天可能真正的来了。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做一些社会工作支持性平台的工作,我和我的团队主要协助我们的政府,还有基金会,还有社会组织作为一些人才培养,组织培育的政治研究,实物工作的开发,我看会议手册,从早上到现在差不多大半天的时候,我们有10多位社工行动者或者是实践者,分享他们所开展一些非常优秀的工作,我觉得从里面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包括昨天我们有一个内部的论坛,叫《乡村守望者》有30多位年轻来做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分享,这样的分享我感到激动和兴奋。第二今天早上分享那么多的案例,给我们社区好的改变,协助到我们居民追求幸福生活,做到这些离不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阿兰说到社工人,优秀的社工人人才和好的社工组织机构,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就是区、县域社工人才组织培育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国家现在从国家到地方在政策的引领下推动我们人才培养和组织培育的工作,我们说的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靠什么地方推动,主要靠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大量的资金,来迅速地培育和发展我们现在的这样一些队伍出来和一些机构出来,回到我们西部,特别是回到我们云南,我们知道,我们云南现在是相对东部来说财力非常有限,非常弱的,这是我们观察的,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因为我们财力弱,投入不够,就影响我们社工的自主发展,我认为我们的云南在西部这个地方的社工,无论在理念,方法上我觉得有我们自己独特的一些经验,甚至我觉得这些经验和做法都不是弱于公布的地区,包括我们政府、学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创新的机制在云南有尝试,所以我们就说在云南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可以有哪些在我们这样的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去推动和复制,在讲经验之前,我接着阿兰说的,先抛出调研结果给大家看一下,引出我们后面说的人才培养和组织培育的经验做法。

我想问在场得有多少参与了这个小调研,就一二十个在场的伙伴,这个调研我简单的统计了一下,具体的一些统计,如果你们需要可以找我们要,因为时间有限,我只简单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问卷回收回来,我们主要看从男女性别比例来看,我们的女性的社工人数和男性的社工人数是7:3,70%是女社工,平均年龄达到了30岁,在20—30岁之间是占大头,比较年轻,青年人比较多,40—55岁的比较少,从专业背景来看,社工专业占了30%,其他专业占70%,一年以内有12%,2—3占了30%,从机构人员数量来看,3—5人这种小机构占到的48%,6—10人占到30%,10人以上中等规模在云南来说占到22%,前两年青社工机构也发布一个调研机构,他说全国32恩%的机构有5—10人,跟我们云南差不多,20人以上的机构有28%,这是一个指标。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薪资水平,我们看一下,我们说的是税后各种保险交完以后,拿到手的人5000以上的人有8%的社工拿到这样的工资水平,平均下来,我们云南的工资平均水平是3250块,全国社工平均工资3975块,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另外我们从薪资待遇带来,38%社工期待4000以上,32%期待4000—5000。另外一个我们看从事社工的动力,第一个是54%是处于社会责任感情怀参与社工,18%是出于救人的价值理念,12%和其他的就占了40%左右,最后简单说一下,未来的规划,这一批社工22%在岗的社工很迷盲,78%的社工还会继续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小问卷的反馈,兑现的承诺,从这个小问卷给大家的分享是说我们现在云南的社工的处境是什么?第一是社工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这个总量不足是我们现在说的光是持证社工全省只有2200个人,我们估算在民办社工机构从事专职社工的人数可能就300人左右,而且还大部分集中在昆明省会城市,在地州更是凤毛麟角,结构不合理就是刚才说的人才分布集中在省会城市,资源集中地方,但是在我们农村的地方,这样的人才是很少,还有学科的结构上,刚才说社工专业背景出身的人占的比较很少,我这里不是说不是学社工的就不能做社工。第二是社工机构体量小,分布布局,专业化程度不高,现在今天云南省统计的数字是199家民办社工机构,分管布局,差不多集中在省会城市,还有昭通因为是地震灾害,突然生长出来很多 社工机构,这些都是我们社工机构现在的处境。第三个是外部环境,我们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非常不足,我们看了一下,云南现在17年,可能购买我们社工服务的资金量都只是达到了1000万不到,整个云南省,你看相比,我们邻居、成都可能购买一个社工资金量1个亿以上。第二个就是我们刚才问卷里面分析出来,1—3年工作的社工,他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在调研当中说明他们来来去去,留出这个本行业呆不住,一般在五年以上的社工,在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我们这些老社工是大浪淘沙下来的。因为云南现在的特点是我们境外的这种资金现在很难进来,进来的资金量非常小,我们说洋奶粉没有了,现在主要靠政府购买服务,现在我们很多机构都是工资创始人创办人垫支,自己出钱,但是这种可持续吗?大家都知道肯定不行,这样是不是云南就不发展社工了?我们不是这样想的,依靠我们专业的价值理念,来协助我们的服务群众,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就是要没条件要创造条件,有条件要上,这就是云南社工的精神或者是情怀,广东社工来探访我们云南服务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反馈,我们社工在广东就像在温室里面的花朵,但是来到云南我们看到了我们广东深圳社工身上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扎根下来,同吃同住同劳动,跟我们老百姓,今天早上大家都得到很多的分享,我们在想云南有什么独到的方法经验,这是我和我团队参与三区计划探索出来的经验,什么是三区计划,是民政部十八部委牵头做的项目,每年要选派社工支持我们西部地区,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人才培养,借助外力来协助当地社工人才和社工组织,这是这个项目的很大目标,这是一个人才的工作,13年这个项目就进云南,云南每年有100个选派的名额,当时我们这个团队就承接了这个项目,我们就在全省选点布局,我们看云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局限的地方要去,我们看了一下我们突出了多元文化,少数民族,边疆这些地区,是我们要急需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我们在临沧沧源、昆明的团结乡、禄劝这些地方来布点,我们来开展这些项目,当时我们在想这个怎么落地,我们都在昆明工作,扎根在农村怎么去?我们一定要挖掘本地的人才和资源来做这样的事,所以我们说的内外协同的内就是在地本土社工的挖掘和培育,这些都是我们重点发掘的,因为这些人懂本地的文化民族,因为在外面很多的学习,学习能力比较强,信息翻译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人的训练一定会出来的,他愿意扎根服务本民族的心,技术层面我们可以后面弥补的,后来我们发掘出了一批年轻人,这要靠我们后天外部的专业组织和专业的督导培训和支持,这个就外,外就是我们给到他们很多培训的机会,我们机构每年外出学习交流至少两次,到省内外的农村怎么做,我们外部的督导持续的跟进,每个月有面谈,电话支持,除了这些我们有后续的支持,等他们逐渐扎根坐下来,我们不是就撤了,我们知道他们需要继续的支持,督导等等,我们的路径是从人开培养,机构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只要人才培养了,机构是水到渠成的,我们的经验也证明了是我们成功的一个路径,这样的做法培育了本土社工机构,都分别了当地的社工人才,成立注册本地社工机构,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标杆性的社工机构,引领当地的社工行业的发展。例如三留守人群服务,农村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弥补当地的不足,很多政府都是提供硬件设施来提供服务,远远不够,需要靠人与人的关系建立这样的服务。第五提供了一套社工人才和组织经验的做法,今天我分享的就是我们的经验做法。

大家看一下,这些团队分散在昭通的,左边这些女孩子是昭通顺心机构的团队,都是返乡青年大学生回去的,非常棒的团队,主要做灾后服务,另外就是一个沧源的一个团队,他们就是扎根在边境地区开展村庄的综合服务和发展。都是年轻人,陈江龙和小飞都是当年的大学生。这是在昆明一个城中村的团队,另外一个是团结乡少数民族开展服务,昨天我们的内部的论坛,这些地州的年轻人都来分享他们的经验,我们的老同事,听了这些年轻的分享之后,都有一种危机感,这些年轻人,太厉害了,我们觉得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这是枢纽型的机构来做的培育,应该说自下而上的,第二种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主导,地州都有硬性的政府要求,完成多少机构培育建设工作,这种思路是公办民营,委托社会组织运营,他的做法是政府提供资源保障,政策及场地资金,能力建设提供,链接资源,小额的资助项目,成效也是在短的时间内成立了一批社工机构。第三是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创造了空间和平台。但是问题也来了,政府和运营机构,责权不清,政府主导型不强,组织培育自主性受限,基地运营的机构生存压力非常大,第三个是基地运营机构的能力有待提高,像我们接触到的一些运营机构的负责认,连社工和社会组织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大家可想而知后果。地四培育的粗放型机构,政府的培育机构,短时间很快培育一些机构出来,这些机构其实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他在项目申请方面是非常困难的,生存压力也是非常大。第五项目不支持基地的开支,支持的力度非常小。这是我们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建议对于政府运营培育基地的建议,要转移职能,充分放权,政府的手不要伸得太长,我们政府做好监管和支持。第二是购买服务要免费费用,包括我们公益创投项目等等。第三是加强运营机构的能力建设。第四政府协助基地链接资源,搭建政府联合购买平台,我们基地要发挥连接的功能,等等的一些资源盘货,放在平台里面,让我们社会组织都可以申请。第五做好对所培育的组织的后续支持工作,包括资源链接,因为现在很多社会组织,粗放型的机构不可能有人员机构专门,我们说的养一个财务人员做一个托管。我的分享到这里,其实有很多的经验,我们在云南探索了很多年,有比较成熟的案例出来,如果大家需要进一步的交流,我们都可以私下交流,谢谢。